当前位置:渃水寒訫>其他类型>大明第一莽夫> 第240章 商贾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40章 商贾(2 / 4)

商巨贾!”

听到这话,汤昊陡然眼睛一亮。

他倒是险些忘记了这件事情,离京之前确实让朱厚照去召集了一些江南商贾,目的自然是为了准备出海的货物。

这次出海是奔着贸易去的,那自然要准备足够多的货物。

说白了,就是互通有无,然后中间商赚差价。

到时候船队换回了一些外邦货物,同样需要一批商贾帮忙出手。

“嗯,见见吧!”

“让这些家伙来大堂见我!”

得了命令,汤木立刻前去安排。

半个时辰后,汤昊走进大堂,所有商贾全都起身行礼,态度恭敬到了极点。

哪怕他们全都是腰缠万贯的豪商巨贾,可是在大明中山侯面前,这些家伙还是远远地不够看。

毕竟,他们是商贾啊!

华夏历代王朝,税收来源大多数也是农税,所以一直以来倡导的是农业立国的基本国策,重视农桑这是历代帝王都必须要坚守的国策。

为此,针对于以物换物、赚取差价的商业,对于那些满身铜臭、追逐钱利的商贾,在帝王的眼里一直都是属于干扰国家安稳的危险因素。

因此,自商鞅以来中国就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,大明王朝同样如此。

太祖朱元璋为了将老百姓给禁锢在田地里面,安分守己地踏实耕种,可谓是想尽了办法,比如那“路引”制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。

路引上面不但要标注好姓名、年龄、籍贯、相貌特征、出行原因及返回时间等一系列东西外,而且还异常严苛发放,基本上没有什么要事官府就不会给批!

说白了,没有路引,就会被当成流民,连城都进不了。

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,放在大明是绝对不可能的,腿都给你打断!

而在这种严苛大环境下,到处流窜经商逐利的商贾自然就成了官府的眼中钉,成了最不安稳的危险份子。

面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,太祖朱元璋决定实行海禁,杜绝民间一切海外贸易,避免商人群体过于庞大。

这样做的好处有两方面,首先可以削弱倭寇对沿海居民的不利影响,促进沿海居民正常生活。

其次就是限制商业发展,让更多人共同发展农业,避免流动性过强的商人群体占据主导地位。

同时,太祖朱元璋还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,限制商人的地位,并且不允许商人及其后裔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。

可以说大明朝建立初期,太祖朱元璋为了稳定社会秩序,先是采取了十分严苛的制度打击南方一带的富商,并且十分严苛地在全国范围内执行重农抑商政策,压低商人的地位。

至此,从宋朝开始逐渐繁荣的商品经济遭受打压一蹶不振,就连原本商业发达的南方部分地区也呈现出一股颓势。

直到永乐大帝重新修建了京杭大运河,沟通南北,促进了南北经济、文化交流,并且派遣郑和下西洋,工商业日渐繁荣,织户比比皆是,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手工业作坊,带动了大明商品经济的发展。

而永乐以后,仁宣二宗罢兵休战,全力发展民生,也给大明商品经济提供了发展的条件,直至土木以后文臣缙绅把持朝政,官商勾结的事情比比皆是,更加促进了商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。

士农工商士农工商,看起来阶级森严,但是士和商从古至今都是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。

毕竟这些文官老爷们好脸面,既想要捞钱挣银子,又不愿自降身份受人诟病,所以大多会豢养一两个商贾帮自己打理产业经商谋利,真正的既当又立,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。

随后就是隆庆年间开放民间海外贸易,大量白银涌入中国,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巅峰,士农工商等级制度被打破,士族阶级甚至也走上了经商的道路,物质上得到满足的商人为了弥补文化上的不足,开始涉化方面,与士大夫相交甚密。

然后,什么商贾子弟不得科考从仕的禁令也随即被打破了,万历年间的首辅申时行就是江南富商申士章之子。

不过,现在是正德年间,士和商还不敢做到这一步,士绅缙绅还是保持住了部分体面,而商贾依旧还是地位卑贱的商贾。

比如眼前这些豪商巨贾,他们身上全都是清一色的粗布麻衣,哪怕汤昊眼尖地发现,那粗布麻衣里面藏着的内衬全都是丝绸,但是在外这些富商巨贾还是只能穿粗布麻衣,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!

“都坐吧,不必这般客气。”

汤昊轻笑着摆了摆手,示意商贾们各自落座。

“今日唤诸位前来,想必诸位心中也有数。”

“本侯奉陛下之命,即将组建船队开启海洋贸易,所以避免不了要准备货物与销售货物。”

“既然诸位都是江南织造筛选过的,那么想来诸位的能力和本事都是得到认可的,本侯也就不多问了。”

听到这话,众人都是神情振奋,眼神炽热。

海洋贸易啊!

这可是真真正正的暴利啊!

就算他们再没有见识,那也是知道前宋海贸之利的。

“敢问中山侯,那我等要付出些什么?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